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晋商钱柜里的暗道机关

黎云昆

 这是一位聪明的晋商使用过的核桃木钱柜(图1)。钱柜的框架采用10厘米见方的木料制成,显得十分厚重结实。

图1

钱柜分上下两部分,上面存钱,下面存放其他物品。

钱柜上部的存取口是方形的(图2),由一盖封住。盖上有铜环,以便用手拉起,打开钱柜的上部。

图2

这个方形盖也很特别,前面伸出一榫舌(图3),可插入前面面板下方。盖子后面则有一与方孔壁相吻合的半圆形舌板(图4),故以手拉环向后施力,即可打开盖子。

图3

图4
 

开盖以后即可见下面是钱柜仓(图5),银钱就放在里面。

图5
 

这位晋商倒是大方,钱柜竟然不加锁,谁都可以打开。

别的商人会在盖子上的半圆形舌板上钻一孔,这孔与钱柜前面的边框和锁扣相对应,需要锁上钱柜时,插入可以和铜扣相配的铜条即可将钱柜锁上(图6)。不打开锁,就打不开钱柜。

图6
 

还有一种办法,直接在方形盖上加锁,控制能够伸缩的铜榫舌(图7、8),钥匙上有拉手环,钥匙锁上,铜榫舌伸出,方形盖另一端还有固定的木榫舌,两个榫舌牢牢地卡住方形盖。拔出钥匙后,方形盖上连拉手都没有,根本无法打开。

图7

图8

但是,这位晋商都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为自己的钱柜加锁。

他根本没想在他的钱柜上上锁。

这位晋商不给他的钱柜上锁,正是他的绝顶聪明之处。

打开仓盖后,把手伸进钱柜里,向左侧一摸,就会发现里面还有个东西,顺手拖出,是一个小木盒(图9、10)。

图10

木盒可以在钱柜仓里安装的滑道上(图11、12)左右滑动。

 

图11

图12

从木盒左右两侧磨损的情况看,这个钱柜的主人是右撇子。他习惯用右手将木盒推向钱柜仓的左端。其实用左手向右推,一直推到钱柜仓的右端,也是可以的。钱柜仓的两端都可以放置并隐藏木盒。

打开钱柜仓盖后,从仓口一眼望去,只能见到眼前的细碎银子,而这个小木盒,根本看不见。

钱柜仓底这个地方只是存放细碎银子的地方。

而那个木盒正是藏匿财宝的地方(图13)。

图13

一旦在钱柜上了锁,遇到强盗、土匪,或兵痞,尤其是溃兵。老百姓最怕的就是溃兵,士兵们打胜了,自然有纪律会约束他们,不可以乱来。但打败了,就不同了,没有了长官约束,他们手里又有枪,真就可以胡作非为了。打不开钱柜,他们便什么也没得到,这会激怒他们。

一把锁能拦住他们吗?他们会用斧子劈开钱柜,或者干脆开枪,把锁打烂。

那时,不仅钱没了,钱柜也没了。

但不加锁,钱柜仓盖打开以后,这些人拿了细碎银两,吃到了甜头,见再没有其他拿的东西了,也就善罢干休了。

这样,小钱没了,大钱还在,钱柜还在。

有时候,看似最不安全的,却是最安全的。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歹徒惦记的只是财物,他们一般不会为寻找财物而破坏家具。

这个钱柜仓里的小木盒做得非常巧妙。木盒的底板,前后伸出,形成舌板(图14),搭在滑道上,以便使木盒能够在滑道上左右滑动。

图14
 

为使小木盒不致从滑道上掉下来,木盒的底板,包括前后伸出舌板总宽度与钱柜的宽度相适应。

木盒前后舌板右下和左上各削去一角(图14),这是为方便取出木盒而设计的。

但是,要想把木盒仓里取出来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取出木盒时需将木盒沿顺时针方向旋转45°,使木盒前后舌板右下和左上各削去的角错开滑道板,这样便可以将木盒从滑道上取下,直接放到钱柜仓的底部(图15)。

图15
 

但这个时候不能把木盒从窗口提出,必须把木盒再扣过来(图16、17),才可以从窗口提出(图18)。

图16
 

图17
 

图18
 

这时,木盒里的大块儿银两,便也从盒子里倒出来,落入底层(图19)。

图19
 

盗贼一旦发现木盒里装有有财宝,他们最希望的是,把装有银两的盒子整体取出,然后将木盒里的银两直接倒进他们事先准备好的布袋里,省得一块一块地往外取了!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对他们来说,时间是宝贵的,下一秒钟撞进来的盗贼,可能会为了这些财宝和他拼命,也有可能进来的人是为了保护私人财产和他挺身搏斗的人。所以,这个盗贼必须抓紧时间,把财宝装进自己的袋子里。

但是,为了取出这些财宝,他必须把盒子倒扣过来,盒子里的财宝便会倒落至底仓,这时他只能费时、费力地一个一个地将财宝取出来。

这样,木盒里的银两便不可一次性全部取出。

有意思的是,如果主人忘了将装有财宝的木盒就位,即推到人们看不见的滑道里侧,那他就不能关上仓盖。因为,小木盒顶着仓盖呢(图20)!

图20

这个晋商,真是太有才了!

 

 

 

 

 

 

话题:



0

推荐

黎云昆

黎云昆

31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前副司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熟悉的业务:营造林,珍贵用材培育,森林经营,林产工业企业管理,生态经济、生态产业。中国古典家具的型制、结构(榫卯结构)、文化表达。到过除台湾以外的各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以及世界上36个国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