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人的红豆树(三)

黎云昆

苏州城原有一古寺,东禅寺。寺中有一株红豆树,据传是宋代僧人白鸽禅师所种。

清朱彝尊《曝书亭集》有一诗,《联句题王处士画折枝红豆图》。

此诗作者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chàng),号竹垞(chá),又号醧(yù)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 。工诗文。有《日下旧闻》、《经义考》、《曝书亭诗文集》。朱彝尊的学识,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入值南书房,特许紫禁城骑马,赐居禁垣(景山之北,黄瓦门东南),赐宴乾清宫。

朱彝尊为此诗写的序如下:

“东禅寺红豆一本,结为连理枝,高至三丈,花时沈启南、文征仲、唐子畏、汤子重诸君,恒修文酒之会,后为疾风所拔。王处士武以水墨渲染作图,妙夺天真。适有饷束笋者,并绘之树底。图今归张孝亷(明清对举人的雅称),挂之桥下小轩,孝亷属题。兴到聨句,兼忆亡友惠吉士周惕,成十二韵。康熙壬午(1692)涂月(农历十二月),秀水朱(彝尊)锡鬯识。”

东禅寺红豆树为连理枝,高至三丈,花开之时,当时的名士沈启南、文征仲、唐子畏、汤子重等经常在花下举办诗酒会。

明朝中后期吴中地区涌现了一批流芳后世的才学之士。这四个人正是这一批人的代表。

沈启南(1427-1509),即沈周,字启南,号石田,长洲(苏州)人。博学多才,长于文学,亦工诗画。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沈周所绘之图有多幅现仍存世。

文征仲(1470-1559),即文征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更字徵(征)仲。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绘画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子畏(1470-1523) ,即唐伯虎,又名唐寅,字子畏、伯虎,号六如。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的绘画作品现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汤子重(1481-1546),即汤珍,字子重、仁卿,号双梧,学者称双梧先生。明代嘉定高桥(今上海浦东)人,明朝诗人、文学家。

有这么重量量级的人物每于红豆树花时饮酒赋诗,实为当时的文坛美事。

但好景不长,这株红豆树被一场台风摧毁。

后来,当时名画家王武(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文,擅书画,精鉴赏,富收藏。)便画了一幅红豆树的图。作画之时,正好有人送来一捆竹笋,于是画家便将这笋画在了红豆树根部。这幅画妙夺天工,所以为人们所珍重。此画后来归了张孝亷,即张大受,被悬挂在桥下小轩中。张大受(1660-1723),字日容,号匠门。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人,籍属嘉定县,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工诗文。有《匠门老屋集》。

张大受少从学于朱彝尊,故请朱为此画题诗。

朱诗为集句诗,全诗如下:

吴赤乌年寺(嘉定张大受日容),相思子一丛。

叶参双塔外(华亭高不骞查客),花艳八门东。

照影清溪水(彝尊寺旧有清溪堂),题诗白石翁。

瓯香茶灶熟(昆山徐昻发大临),径转曲车通。

结实收新雨(大受),调禽付短童。

经行消昼日(不骞),开谢几春风。

惠子居相近(彝尊),王郎画最工。

偶然濡淡墨(昻发),率尔变轻红。

破萼夭桃似(大受),披图束笋同。

已无枯树在(不骞),长恨旧垆空。

赖有淋漓笔(彝尊),能移造化功。

祗应悬素壁(昻发),吟赏小轩中(大受)。

朱彝尊的红豆树画题诗,采用联句形式。他将他的几个朋友及他自己所作的诗句摘出,连成一首诗。

第一句诗句“吴赤乌年寺”,及末句“吟赏小轩中”,便是张大受的诗句。张大受属朱彝尊题诗,自然第一句和末句用大受的诗句。第九句“结实收新雨”,第十七句“破萼夭桃似”也是大受的诗句。

第三句“叶参双塔外”,第十一句“经行消昼日”,第十九句“已无枯树在”,便是高不骞的诗句。高不骞(1657-1743),字槎客,(一作查客),晚号小湖,华亭(今上海市)。曾师事朱彝尊。康熙皇帝南巡时亲自召见,使扈从入都,赐第西华门,供奉内庭。授翰林院待诏。后乞假葬母归,优游林泉,与惠士奇、何焯、张大受诸名士游。有《商榷集》、《松圩书屋集》。

第五句“照影清溪水”,第十三句“惠子居相近”,第二十一句“赖有淋漓笔”为朱彝尊自己的诗句。

第七句“瓯香茶灶熟”,第十五句“偶然濡淡墨”,第二十三句“祗应悬素壁”为徐昻发的诗句。徐昻发,字大临,号絅庵。清江苏昆山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编修。曾提督江西学政。工诗,善骈文,亦长于考据。有《畏垒笔记》、《畏垒山人诗集》。

全诗共24句,除张大受用了四句以外,朱彝尊、高不骞、徐昻发三人均引了三句诗句。

此诗也是朱彝尊为追忆自己老友惠周惕写的。惠周惕也是红豆树的痴迷爱好者。

惠周惕(生卒年不详),字元龙,吴县(今苏州)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有善政。《清史稿》对其评价甚高,认为“清二百馀年谈汉儒之学者,必以东吴惠氏为首。惠氏三世传经,周惕其创始者也。”

惠周惕的为人确实名重一时。

清陈康琪《郎潜纪闻初笔》载:“(李)二曲主讲关中,康熙中,初以隐逸荐,后以鸿博征,皆称病力辞。自谓不幸有此名,乃学道不醇,洗心不密,不能自晦所致。遂杜门断交接,朋友诣之者,绝不得见。一日,白昆山顾炎武、元和惠周惕至,倒屣迎之,谈燕极欢。一时门外瞻望颜色,伺候车骑者,骈肩累迹,几如荀、陈会坐,李、郭同舟,东汉风流,再见今日也。”

李二曲(1627-1705),字中孚,号二曲。陕西盩厔(今周至)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哲学家。遍读经史诸子以及释道之书。曾讲学江南,门徒甚众,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其敬重顾炎武和惠周惕的场面,可以说“东汉风流,再见今日也。”

惠周惕一生酷爱红豆树。他的儿子、孙子也都喜欢红豆树。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载:“惠周惕子惠士奇,自号半农人孙。孙惠栋,字松崖,祖孙三代传经,……乡人称溪研先生曰老红豆先生,半农先生曰红豆先生,松崖先生曰小红豆先生。”祖孙三人都是红豆先生。

苏州红豆书庄为惠周惕的住所,院内有一株红豆树。此红豆树系由惠周惕本人自苏州东禅寺古红豆树分蘖苗移来。

清李铭皖《苏州府志》载:“红豆书庄惠吉士周惕所居,在苏城东南冷香溪之北。先是东禅寺有红豆树,相传白鸽禅师所种,老而朽,复萌新枝。周惕移一枝植阶前,生意郁然,因自号红豆主人。僧上睿(号目存)为绘《红豆新居图》,周惕自题五绝句,又赋“红豆词”十首,属和者二百余家。四方名士过吴门,必停舟车访焉。传至子孙,六十年来,铁干霜皮,有参天之势矣。庚申兵燹(太平天国运动),树被伐,遗址仅存。”

苏州东禅寺的红豆树,至惠周惕移种之时已有700余年。

惠周惕移种红豆树到红豆树庄,当是他将此作为新居的时候。他的朋友上睿和尚为此做了《红豆新居图》。上睿(1634―?),清代康熙年间僧人。字静睿、浔微,一作浔浚、浔睿,号目存、蒲室子、童心和尚、童心道人、童心行者、卧云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博学多才,工诗文。

惠周惕随即写下《自题红豆新居图五首》:

三间湫隘草元亭,不置勾栏不作屏。好是吾庐无一物,教君何处着丹青。

辋川虽好图难肖,屡道虽佳画不存。何似阿侬红豆宅,东涂西抹便成村。

吾家小小囗墙东,指似新图约略同。一事比渠差过分,琅玕多占两三弓。

东邻红豆无人爱,我得闲吟载酒过。多事诗人添故事,长洲桃李妒如何。

三见中都陌上春,芒鞋踏破软红尘。披阅今日真成笑,何物茅斋独坐人。

随后又赋“红豆词”十首,以致属和者二百余家。

作为惠周惕的老友至交朱彝尊自然也在属和之列,他也写了一首《和韵题惠周惕红豆书庄图五首》(《曝书亭集》):

离离红豆映空亭,袅袅牵牛上短屏。最爱舍南风幔巻,高城不隔逺山青。

粥鱼茶板近松门,夕照双浮塔影存。一入画图看便好,城居僻似沈尤村。

全家拟泛酒城东,已分生涯钓叟同。他日招邀葑田北,一帆风饱似张弓。

羣雅之材一百五,说诗匡鼎未应过。老夫也拟删笺注,防墨研朱奈懒何。

吴船归及早梅春,浄洗东华防褐尘。我亦潞沙旋放溜,来寻北郭十诗人。

此后,“四方名士过吴门,必停舟车访焉。”实为当时文坛一大盛事。

清陆以湘《冷庐杂识》:“吴薗茨太守词云:‘把酒祝春风,种出双红豆。’有毗陵女子日诵之,以为秦七、黄九复生,时号红豆词人。长洲惠砚溪大令周惕居近吴郡东禅寺,寺有红豆树,移一枝植阶前,自号红豆主人。会稽王笠舫大令衍梅赋《红豆诗》云:‘故园酒祝吴林蕙,别浦人祠惠半农。’盖用本朝典也。”

吴薗茨太守,即吴绮(1619-1694),字园次(一称薗次),清代扬州府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曾任湖州太守,有惠政。被称为红豆词人。惠周惕又被称为红豆主人。

于是,王笠舫作了一首诗,以红豆为题,把吴、惠二人镶嵌其中。尽管二人从未谋面。王笠舫,即王衍梅(1776-1830),字律芳,号笠舫,清会稽(今绍兴)人。清嘉庆乙丑年(1805)进士。有《绿季堂遗集》、《绿季堂诗文集》。

其《红豆诗》句:“故园酒祝吴林蕙,别浦人祠惠半农。”中吴林蕙即指吴薗茨,他有《林蕙堂集》。惠半农即指惠周惕之子惠士奇(1671-1741),号号半农。有《红豆斋小草》,乡人因其斋名称红豆先生。

 


 

 

 

话题:



0

推荐

黎云昆

黎云昆

31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前副司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熟悉的业务:营造林,珍贵用材培育,森林经营,林产工业企业管理,生态经济、生态产业。中国古典家具的型制、结构(榫卯结构)、文化表达。到过除台湾以外的各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以及世界上36个国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