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咏青海同德县然果村“柽柳王”
黎云昆
南齐时已入宫墙 ,又向昆仑充栋梁。
五百年轮集古萃 ,八千里路下东洋。
得名又作三春柳 ,交友自当小叶杨。
披挂通身五色锦 ,鳞皴铁干即经幢。
注释:
柽柳王:青海同德县然果村黄河滩地有一片古柽柳与古小叶杨混交的天然古树林。林中直径超过30厘米的柽柳树竟有666株,直径超过100厘米的小叶杨有15株。一株古柽柳地径2.3米,高10余米,实为世界奇观,被人称作“柽柳王”(图1-3)。
南齐时已入宫墙:南齐时,柽柳曾被移种在皇宫之中。南齐,南朝齐(479年-502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为萧道成所建。《南齐书》载:“永明五年(即487年),山阴县孔广家园柽柳十二层,会稽太守随王子隆献之,种芳林园凤光殿西。”随王子隆,为南齐时随郡王萧子隆,时任会稽太守。《南史·齐随郡王子隆传》:“性和美,有文才。”芳林园,为南朝齐旧宫名。故址在今南京。
昆仑: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我国古代神话"西王母"即居住此山。此代指青藏高原。
五百年轮集古萃:此“柽柳王”,专家估计树龄为五百年。我们知道,植物在摄氏10以下即停止生长,而同德县没有理论上的无霜期,在这种残酷的条件下,古柽柳的年均径生长量不会超过4毫米。按此古柽柳地径2.3米推算,这棵古柽柳树龄应在575年左右。因此可以说,专家对这古柽柳树龄的推断是合理的。古萃:指“柽柳王”树木年轮中蕴藏着的地质、水文、气候、历史等信息。
八千里路下东洋:八千里路,指自然果村沿黄河东流至海的总长之虚说。东洋:泛指我国东部的海洋。历史上,黄河没有自己的出海口。黄河夺济水,则如今日,黄河经河南、山东,自东营入渤海。黄河夺淮河,则经由河南、安徽、江苏入黄海。黄河夺卫河(属海河水系),则经河北、自天津出海。古柽柳播撒的种子沿黄河顺流东下,遍撒天下,致使柽柳遍及中华大地和沿海地区。
三春柳:《广群芳谱》载:“柽柳一名雨师,一名河柳,一名人柳,一名三眠柳,一名观音柳,一名长寿仙人柳,即俗所称三春柳也。”
小叶杨:在古柽柳树旁边,有一株高大伟岸的古小叶杨,胸径达到1.3米,高度为25米,也为世所罕见。在这棵古小叶杨树前,藏民还特意修建了玛尼堆。因此,这株古小叶杨被藏民视为神树。在这片古树林中总共有15株这样的古小叶杨。这些高大的古小叶杨为古柽柳起到非常好的遮挡狂风和暴雪的作用(图4-5)。
五色锦:当地藏民将这株古柽柳作为神树,树身挂满了五彩经幡。
鳞皴:像鳞片般的皲皮或裂痕。
经幢:佛教凿石为柱,上覆以盖,下附台座,刻佛名、佛像或经咒于其上。这株古柽柳的铁干,好似佛教的经幢。
图1

图2汪永晨先生供图

图3

图4易华先生供图

图5易华先生供图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