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古文中的杜仲酒

黎云昆

杜仲是我国最重要的木本药用植物。杜仲作为药物,对中华民族的人体健康,有着明显的针对性。

杜仲的叶花果和皮,均有药用价值,但以皮的药用价值为最。

从以杜仲为主,或与杜仲有关的药剂配方来看,多数或以酒炮制,或以酒调服。由此可知,杜仲皮里面的药用物质,很多是醇溶性的。因此把杜仲用来泡酒,便可直接且简易地吸收消化杜仲中的药用成份。

为了使杜仲酒能够治愈和缓解更多的病痛,人们还在杜仲酒中加入了其他的药材。这就形成了各种医疗效果不同的杜仲酒配方。

杜仲酒的功能应该让人一目了然,不能说“补肝益肾”之类的模糊语言,人们听不懂,尤其的年轻人听不懂。现在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一是养腰、二是养性,三是养颜。杜仲酒应该对此有明确的针对性。

杜仲酒也成为古人和今人的口腹之欲。

现将古人的一些杜仲酒的配方抄录如下。

一、杜仲壮腰酒

(一)治虚寒腰痛(唐孙思邈《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杜仲酒,治肾脉逆小于寸口①,膀胱虚寒,腰痛,胸中动通。四时用之方:杜仲、干姜各四两(一云干地黄);萆薢、羌活、天蜀椒、桂心、芎藭、防风、秦芁、鸟头、细辛各三两;五加皮、石斛各五两;栝蒌根、地骨皮、续断、桔梗、甘草各一两。

右十九味㕮咀②,以酒四斗渍四宿。初服五合,加至七八合。日再。通治五种腰痛。

注释:

①寸口: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口脉口”,分寸,关,尺三部。按脏腑经络学说的观点,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主气而朝百脉,肺的经脉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脏腑气血营养的来源,所以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可从寸口脉上体现出来。

②㕮咀:用口将药物咬碎,以便煎服。后用其它工具切片、捣碎或锉末,但仍用此名。

(二)治腰痛(明朱橚《普济方》)

杜仲酒治腰痛:杜仲去粗皮、丹参各八两;芎藭五两。

右细剉,用酒一斗五升,浸五日为满。随性多少,温饮。

(三)治腰背痛(明朱橚《普济方》)

杜仲酒方,治腰背痛:用杜仲半斤,去皮。酒二升,浸七日。每日三度服之,甚妙。宋明帝宫人患腰痛,牵心发,则气绝。徐文白视之曰:髪瘕,以油灌之,吐物如发,引长二尺,头已成蛇,能动摇,悬之滴,唯一发病即瘥。出《风科集验方》。

(四)疗腰卒然痛(唐王焘《外台秘要》)

病源: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脊,风邪乘虚卒入肾经,故卒然而腰痛也。出第五卷中集验,疗腰卒然痛方:杜仲半斤,丹参半斤,芎藭五两,桂心四两,细辛二两。

右五味切,以酒一斗浸五宿。随多少饮之,延年。忌生葱、生菜。《经心录》同,无桂心。

(五)治风冷伤肾腰痛不能屈伸(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杜仲酒,治风冷伤肾,腰痛,不能屈伸,并补肾虚。杜仲一斤(姜汁炒),以无灰酒三升,酒浸十日,每服三合,日四五服。

(六)疗卒腰痛(唐王焘《外台秘要》)

《经心录》:杜仲酒疗卒腰痛方:杜仲半斤,丹参半斤,芎藭五两。

右三味切,以酒一斗,渍五宿。随性少少饮之。即瘥。出第四卷中。

(七)治肾虚腰痛(宋张世南《游宦纪闻》)

饶之城中,有宗子①善平,病肾虚腰痛。沙随先生以其尊人②所传宋谊叔方,用杜仲,酒浸透炙干,捣罗为末,无灰酒调下。赵③如方制之,三服而愈。

注释:

①宗子:皇族子弟。

②尊人:对他人称自己的父母。

③赵:指宗子善平,宋皇帝赵姓。

(八)治肾虚腰痛(清程林《圣济总录纂要》)

杜仲酒方,肾虚腰痛:杜仲、丹参八两,川芎五两,酒一斗五升,浸服。

(九)治肾虚腰疼风冷为患(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杜仲酒,治肾虚腰疼,兼治风冷为患。

(十)治腰脚疼痛不遂风虚(唐孙思邈《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杜仲酒,治腰脚疼痛,不遂风虚方:杜仲八两,石南二两,羌活四两,大附子五枚。

右四味㕮咀①,以酒一斗,渍三宿。毎服二合。日再。偏宜冷病妇人服之。

注释:

①㕮咀:用口将药物咬碎,以便煎服。后用其它工具切片、捣碎或锉末,但仍用此名。

(十一)治腰脚疼痛不遂风虚(唐孙思邈《孙真人备急千金翼方》)

杜仲酒,主腰脚疼痛、不遂风虚方:杜仲八两(炙),羌活四两,石南二两,大附子三枚,去皮。

右四味切,以酒一斗,渍三宿。服二合。日再。

(十二)治风劳虚冷腰脚疼屈弱(唐孙思邈《孙真人备急千金翼方》)

杜仲酒,主风劳虚冷,腰脚疼屈弱方:杜仲(炙)、乳床各八两;当归、芎藭、干姜、附子(去皮)、秦芁、石斛、桂心各三两;蜀椒(去目闭口者汗)、细辛、茵芋、天雄(去皮)各二两;独活、防风各五两。

右一拾五味切,以酒三斗,渍五宿,一服三合。日三。一方加紫石英五两。

(十三)治伤寒后体虚腰膝疼痛行履不得(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杜仲酒,治伤寒后体虚,元脏挟风冷,腰膝疼痛,行履不得:杜仲去粗皮,炙,二两;独活半两;仙灵脾七钱半;牛膝、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右细剉,用生绢袋盛以酒五升,浸密封头。经七日后开,每日取三二合温服。日三服,未瘥(病愈)再浸服。

(十四)治伤寒后体虚腰膝疼痛行履不得(明朱橚《普济方》)

杜仲酒治伤寒后体虚,元藏挟风冷,腰膝疼痛,行履不得:杜仲去粗皮,炙,剉,二两;独活,去芦头,半两;附子(炮制,去皮脐),牛膝(去苗)(疑漏“各”字)一两;仙灵脾三分。

右剉细,用生绢袋盛以酒五升浸,蜜封头,经七日后开,每日取三二合,温服。日可三服。未瘥(病愈)再浸服。

(十五)治肾虚冷感腰脚冷痹或为疼痛(明朱橚《普济方》)

杜仲酒治肾虚冷感,或寒湿腰脚冷痹,或为疼痛:杜仲(去粗皮,切,炒)、干姜、荜拨、羌活(去芦)、天雄(去皮脐)、蜀椒(去目并闭口出汗)、桂(去皮)、芎藭、防风(去叉)、秦艽(去苗)、甘草(炙)各三两;细辛(去苗叶)、石斛(去根)、续断、五加皮、地骨(洗)各三分;结根一两半。

右各细剉,用酒一斗,瓷瓶内浸,密封。以重汤煮二时辰,取出候冷。开封每温一盏服,不拘时。常令如醉。

(十六)治肾虚冷腰脚冷痹疼痛(清程林《圣济总录纂要》)

杜仲酒方,治肾虚冷,或感寒湿,腰脚冷痹疼痛:杜仲、川椒、川芎、天雄、防风、羌活、萆薢(炙)、甘草、秦芁、干姜桂①(疑漏一字)一两;细辛、石斛、地骨皮、续断、五加皮,(疑漏一字)三分;桔梗两半。酒浸服。

注释

①干姜桂:生姜与肉桂。

(十七)治風冷伤肾腰痛不能屈伸及背痛(明朱橚《普济方》)

杜仲酒,出《医方大成》,治風冷伤肾、腰痛不能屈伸,并補肾虚,治背痛:杜仲一斤,切,姜汁制,炒去丝断。(一方无姜制)。

右用无灰酒三升,浸十日,每服二三合,四五服,无時。一方为末,温酒調下一钱,空心服。

(十八)主腕伤腰痛(唐孙思邈《孙真人备急千金翼方》)

杜仲酒,主腕伤腰痛方:杜仲八两,炙;干地黄四两;当归、乌头(去皮)、芎藭各二两。

右五味切,酒一斗二升,渍。服之如上法。

(十九)治产后臓虚腰间疼痛,肢节不利(明朱橚《普济方》)

杜仲酒治产后臓虚,腰间疼痛,肢节不利:杜仲,去粗皮,炙微黄,剉二两;桂心、丹参、当归、庵䕡子、芎藭、牛膝,去苗,桑寄生、附子(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剉)各一两;川椒,半两,去闭口及目,微炒。

右细剉,以生绢袋盛。用好酒一斗,瓷瓶中浸,经七日,密封后开取。每日空心及午食前,温饮一盏。

二、杜仲养性酒

治男子不能房室(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杜仲散益气补虚,治男子羸瘦短气、五脏痿损、腰痛、不能房室方:杜仲、蛇床子、五味子、干地黄(疑漏“各”字)六分;苁蓉、远志各八分;木防己五分;巴㦸天七分;莵丝子十分。右九味,治下筛。食前酒服,方寸匕。日二,长服不绝佳。

三、杜仲养颜酒

杜仲酒益精神、通血脉、除风湿、明耳目、悦颜色,力倍气充(明朱橚《普济方》)

杜仲酒,出《圣济方》,益精神、通血脉、除风湿、明耳目、悦颜色。年高者服之五十日,力倍气充。至百日,神明如三十岁时,力能引弩。疾在腰膝者,此酒悉治:天雄,去生皮脐;白敛三两;茵芋,去尘茎,二两;蜀椒,去目合口者,去汗炒;羊踯躅半两;乌头,去生皮脐;附子,去生皮脐;姜二两。

右并细剉,以酒三斗渍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去滓。初服半合,稍加至三合。曝滓为散,服方寸匕①。日三,以知为度。夏日恐酒酸,以油单覆,下悬井中。

注释:

①方寸匕:系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名。其形状如刀匕,大小为古代一寸正方,故名。一方寸匕约等于2.74毫升,盛金石药末约为2克,草木药末为1克左右。

小资料:杜仲中的药用成分可分为醇溶性与水溶性

根据现有研究资料,杜仲中的药用成分可按溶解性大致分为醇溶性与水溶性两类,具体如下:

醇溶性成分

这些成分在乙醇中溶解度较高,适合通过酒浸或醇提方式获取: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主要降压成分):属于木脂素类,醇溶性较好,是杜仲调节血压的关键成分。

·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等):具有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部分溶于乙醇,水溶性较差。

·杜仲醇: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溶于乙醇、氯仿、丙酮,不溶于水。

·甾体类(如β-谷甾醇):脂溶性,溶于乙醇和有机溶剂。

·杜仲胶:属于天然橡胶类物质,脂溶性强,不溶于水。

水溶性成分

这些成分易溶于水,适合通过煎煮、泡水等方式提取:

·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利胆等作用,热水中溶解度更高。

·桃叶珊瑚苷:环烯醚萜类成分,具有保肝、抗炎等作用,热敏感,易溶于水。

·多糖类:如酸性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功能,不溶于高浓度乙醇,易溶于水。

·环烯醚萜类(部分):如京尼平苷酸,极性较强,多溶于水。

·单糖、低聚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完全水溶。


 


 

 

话题:



0

推荐

黎云昆

黎云昆

364篇文章 42秒前更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林业部科技司副司长。从事林业工作40余年,熟悉珍贵树种培育、森林经营、红木产业、生态产业、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以及中国古典家具的型制、结构及文化表达。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