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收藏(二)
黎云昆
一、吹箫引风图(图1)
在贵州的深山老林里,拾到了一块儿沾满了泥沙的木块。洗去泥沙,剔除腐朽部位,只剩下一块儿片状心材,坚硬无比。经细细打磨,材面有光泽,紫红色,具黑色条纹,并现点点星光,具明显丝绒感。取一画板,以丙烯酸林脂颜料,涂成天蓝色。将打磨好的片状心材,固定于天蓝色画板之上,恰似收翅凤凰自天而降。再取刀状黑黄檀边角料一块。其上篆刻“听箫”二字(图2),置于画面右上角,作为画题。“听箫”二字,用西汉刘向《列仙传·萧史》吹箫引风故事。因为实物画面,向外突出,故购得两幅画框,叠成一副,形成一定纵深,以收纳画面内容。按,刘向原文:“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秦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吹箫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乘凤凰飞去。”
图1
图2
二、聚宝盆
在云南瑞丽宾馆,见园林工人将油棕果球砍下,扔到垃圾堆。果球高50cm,中径40cm,重约30kg,这么大的油棕果球还是第一次见到,实在不忍当垃圾处理了。本想直接带回北京,但太重了,真没法带。只得请瑞丽的朋友帮忙发到北京。瑞丽的朋友很快便把货直接发至家中(图3)。油棕果球由数百个单个的油棕果组成,而且排列十分紧密,油棕果球外层满布针刺。将果球中的油棕果从球中取出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果球外面的刺,可能有微毒,不小心被扎,很是疼痛。断断续续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把油棕果全部取了出来。将果取出以后,剩下主要由纤维构成的丛状穗轴与果梗。配以硬木制成的底座。俨然一座聚宝盆(图4)。油棕的果仁和果肉均富含油脂。油棕是单位产量最高的油料植物。平均亩产食用油可达300公斤,有的地方甚至高达500kg。
图3
图4
三、金刚刺
在贵州的旅游区见一老太太摆的山货摊上,放了一块金刚刺,作怪物状。问了一下价,20元钱。再问可以扫码付款吗?老太太拿出了一张纸片,上有二维码,可以在这上面扫。但是她又说,你没有现金吗?最好给我付现金。因为扫了码以后,这个钱就到她儿子那儿了,他一分钱都拿不到。于是同行的一个朋友付了他20元现金。老太太也真不容易!金刚刺带家中以后,清洗泥沙,打磨抛光,配以红酸枝底座。往多宝阁上一摆,也算是一个物件(图5)。金刚刺,别称金刚头、九牛力,属百合科菝葜属攀援灌木。金刚刺指此种植物的块状根茎,有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疖肿毒等功效。其坚韧的根茎及怪异的形状,加之浑身带刺,故常被赋予“驱邪避秽”的象征意义。
图5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