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成都大慈寺与历史名人

黎云昆

成都大慈寺(图1)有花木之胜,有佛教之圣,有人气之旺,又是历史上西南地区的商业、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所以大慈寺在历史上一直是官绅士商、文人墨客饮宴吃茶的大好去处。

图1

很多历史名人都与大慈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朝到西天取经的玄奘便到过大慈寺。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由于战乱,玄奘来到成都,在大慈寺律院受具足戒并坐夏学律。他在成都的四五年间,究通诸部经论,并常在大慈寺讲经说法。可以说,大慈寺是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佛学基础地。时至今日,大慈寺内仍建有“玄奘殿”(图2)。

图2

唐时白族先民张建成也到过大慈寺。他的到来对云南的佛教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元张道宗《纪古滇说集》载:“王遣张建成朝唐,建成乃喜州人也。入觐过成都大慈寺,适寺初铸神锺以成,寺僧戒曰:‘击锺一声,施金一两。’时建成连扣八十声,僧惊问曰:‘汝何人连叩如此?’曰:‘吾南使张建成也。’僧乃易其名曰化成。成曰:‘佛法南矣。’遂学佛书,归授滇人。成至京,朝唐,时玄宗在位,厚礼待之,赐以浮屠像而归。王崇事佛敎,自兹而启。”

张建成,亦作张俭成,云南大厘(今大理喜洲)人。开元二年(714),受南诏王盛罗皮派遣,以南诏“国相”名义,携白金百两、当归等药材入朝于唐。过成都大慈寺,连击新铸钟80下,学佛书,寺僧易其名为张化成。至京,玄宗厚礼之,赐浮屠像。归后,传佛教,南诏王自此之后开始信奉佛教。

与大慈寺相关的人中最有名的要数唐玄宗。

唐玄宗是一位开明睿智的皇帝,他继位以后,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但后来,他开始意志消沉,贪图享乐。他在53岁时看上了他的儿媳杨玉环,两人演绎了一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爱情故事。京剧中的著名唱段“贵妃醉酒”,一直到现在,都是最为人们喜爱的传统剧目。这段爱情故事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结果杨贵妃被勒死,唐玄宗逃至成都避难。

唐玄宗在成都时,看到大慈寺僧人在成都街头施粥,救济饥民,并为国家祈福,深受感动,遂御赐大圣慈寺匾额,并赐田一千亩,建成凡96院,8524间,形成规模宏大的皇家寺院。

唐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大量寺庙被拆毁,僧尼被强制还俗。但由于大慈寺有唐玄宗题额,故不在除毁之例,成为当时成都唯一保存下来的佛寺。

孟昶是五代十国后蜀末代皇帝,他曾游览大慈寺,并设宴招待从官。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载“广政元年(938年)上(孟昶)已游大慈,宴从官于玉溪院,赋诗。”

孟昶虽不是一个好君主,但是中国春联第一人。

宋张唐英《蜀梼杌》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孟昶治蜀32年,有恩于蜀民。投降北宋后,被押送到北宋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时,成都有数万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为他送行,孟昶掩面痛哭,其场面十分感人。

与大慈寺有关的名人中有意思的是宋朝的治蜀大员。

元费著《岁华纪丽谱》中曾将一年中蜀帅在大慈寺的活动做了记载:

(正月)二日,出东郊,早宴移忠寺(旧名碑楼院),晚宴大慈寺。

(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门楼,甲夜观山棚变灯。其敛散之迟速,惟太守意也。

(二月)八日观街药市,早宴大慈寺之设厅,晚宴金绳院。

(三月)二十一日,出大东门,宴海云山鸿庆寺,登众春阁观摸石。盖开元二十三年灵智禅师以是日归寂,邦人敬之,入山游礼,因而成俗。山有小池,士女探石其中,以占求子之祥。既又晚宴于大慈寺之设厅。二十七日,大西门睿圣夫人庙前蚕市。初在小市橘,田公以祷雨而应,移于庙前。太守先诣诸庙奠拜,宴于众净寺,晚宴大智院。寒食,出大东门,早宴移忠院,晚宴大慈寺设厅。

五月五日,宴大慈寺设厅。医人鬻艾,道人卖符;朱索彩楼长命辟灾之物,筒饭角黍,莫不咸在。

七月七日,晚宴大慈寺设厅,暮登寺门楼,观锦江夜市,乞巧之物皆备焉。十八日,大慈寺散盂兰盆,宴于寺之设厅。宴已,就华严阁下散盆。

八月十五日,中秋玩月。旧宴于西楼,望月于锦亭,今宴于大慈寺。

冬至节,宴于大慈寺。后一日,早宴金绳寺,晚宴大慈寺。

历史上,很少有寺庙像大慈寺一样,被地方行政长官作为公务活动的场所。

宋代与大慈寺有关的治蜀大员中,最值得称颂的是张咏、宋祁、任中正、赵抃几位风雅太守。

张咏,字复之,号乖崖,官至礼部尚书,封开国公,谥忠定,是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张咏帅蜀时,“一日有术士上谒,自言能锻汞为白金。公即市汞百两,俾锻。一火而成,不耗铢两。公立命工,煅为一大香炉,凿其腹曰:充大慈寺殿上公用,送寺中。以酒榼(酒杯)遗术者而绝之。”(宋朱熹等《宋名臣言行录》)

古人所说的白金,即银。

张咏对这些术士也是敬而远之,大香炉锻成之后,将一酒杯赠予,再不与之相交。只是张咏为大慈寺打造的大银香炉不知今日尚在否。

张咏很知道体贴下属。

清潘永因《宋稗类钞》载:“西蜀乱后,官府多不挈家以行。张忠定公咏知益州,单骑赴任。是时一府官属,惮张威严,莫敢蓄媵使。张不欲绝人情,遂自买一婢以侍巾栉。自是官属稍稍置姬。张在蜀四年,被召还阙,呼婢父母,出资以嫁之,仍处女也。”

张咏赴任,正值乱后,故未带家眷。从官也是如此,但畏于张咏的官威,没有人敢纳妾。张咏见状,先自买一婢女,从官才稍稍放开。张咏离蜀时,将婢女完璧归于其父母,并出资嫁人。

不过张咏也是性情中人。

明·冯梦龙《情史》载“张公咏帅蜀日,选一小女浣涤纫缝。张悦其人,中夜心动,厉声自呼曰:“张咏小人!不可,不可。”

张咏在一念之间,能制其情,确属不易。

张咏曾有一诗“于席上赠官妓小英歌”:

“天教抟百媚,相映明如花。

往近桃花坊北面,门庭掩映如仙家。

美人宜称言不得,龙脑薰衣香入骨。

维扬软縠如云英,亳郡轻纱似蝉翼。

我疑天上婺女星之精,偷入筵中名小英。

又疑王母侍儿初失意,谪向人间为歌妓。

不然何得肤如红玉初碾成,眼似秋波双脸横。

舞态因风欲飞去,歌声遏云长且清。

有时歌罢下香砌,几人魂魄遥相惊。

人看小英心已足,我见小英心未足。

为我高歌送一杯,我今赠你新翻曲。”(同上)

人言张咏铁石心人,以此观之,儿女情长还是有的。但他能做到“座中有妓,心中无妓”,凡人是很难想象的,这需要有强大的把握自己的定力。

继张咏之后任知益州的任中正,字庆之,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人。官至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其在郡五载,遵咏条教,蜀人便之。(《宋史》)

据明周复俊《全蜀艺文志》引《花释名》载:“大中祥符辛亥(1011年)春,府尹任公中正宴客大慈精舍,州民王氏献一合欢牡丹,公即命图之。士庶创观,阗咽终日。蜀自李唐后未有此花,凡图画者唯名洛阳花。

任中正知益州沿用张咏治蜀之策,为蜀民大开方便。一日宴客于大慈寺大慈精舍,有人献合欢牡丹,他立刻命人绘制下来。当时川蜀没有牡丹,大慈寺挂出这幅牡丹图后,让蜀人大开眼界,观者如云。

宋祁,字子京,官至龙图阁学士、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

“宋朝以益州重地,尝谋帅以命宋公祁。宰相对曰:‘蜀风奢侈,祁喜游宴,恐非所宜。’宋朝不从,卒遣之。公先奉诏修《唐书》,因以书局自随。自成都,每宴罢,盥漱,辟寝门,垂廉,燃二椽烛,媵婢夹侍,和墨伸纸,望之者知公修《唐书》,若神仙焉。”(元·费著《蜀锦谱》)

当朝宰相对皇帝任命宋祁为蜀帅不以为然。认为蜀风糜烂,而宋又多蓄婢妾声妓,生活奢侈享乐,专喜游宴。但宋祁到任后,每宴罢,即在美姬的陪伴下,秉烛而书。远近观者,皆知其修《唐书》,望之如神仙。

宋祁帅蜀时,经常在大慈寺设宴。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载:“(正月)二日,出东郊。早宴移忠寺,旧名碑楼院,晩宴大慈寺。清献公(赵抃)记云:‘宴罢,妓以新词送茶,自宋公祁始。盖临卭周之纯善为歌词,尝作《茶词》,授妓首度之以奉公。后因之。’”足见宋公当日风流。

宋祁的确是一大情种。

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载:“子京过御街,逢内家车子,中有褰帘者曰:‘小宋也。’子京归,遂作《鹧鸪天》云:‘宝毂雕轮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帏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其词传达禁中,仁宗知之,问内人第几车子,何人呼小宋,有内人自陈:‘顷侍御宴,见宣翰林学士,左右内臣曰:小宋也。时在车子中偶见之,呼一声尔。’上召子京从容语及,子京惶惧无地。上笑曰:‘蓬山不远。’因以内人赐之。”

宋祁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是当时有名的才子。一次皇家的车驾经过,一宫人撩起帘子对着宋祁喊“小宋”(宋祁的哥哥宋庠,曾任宰相,人称“大宋”)。宋祁也一眼相中了这位宫人。归来后赋词一首,以表心中惆怅之感。这首词很快就传入了宫中。宋仁宗即查出这位宫人,并将其赐予宋祁。此事轰动一时,传为美谈。由此还成全了宋祁,也成全了宋仁宗。

赵抃,字阅道,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后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知府。官至参知政事。谥号清献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载:“赵清献公以清德服一世,平生蓄雷氏琴(唐代琴工雷威所制作的琴)一张,鹤与白龟各一,所向与之俱。始除帅成都,蜀风素侈,公单马就道,以琴、鹤、龟自随,蜀人安其政,治声藉甚。”

赵抃治蜀常以一琴一鹤一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昼之所为,夜必焚香以告于天。其不敢告者,不敢行也。始终一节,如青天白日,百世可师。纵不以告于天,天无不知之也。而人恒若以为不知也。故必以告,为持身制行之至诀。”(明·冯梦龙《情史》)

赵抃治理川蜀,实行的是中正平和的政策,推行宽政,减轻百姓负担。他特别注重减轻工商业者的负担,如降低种茶农户的赋税,减轻行商的负担。这些政策使得成都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深受蜀民的欢迎。

赵抃在成都任上,自然少不了去大慈寺。

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中详细记录了宋代成都的“十二月市”,即每月按主题举办的市集活动,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七月七宝市”等。这些市集多以大慈寺为中心展开,成为成都商业与民俗的重要载体。

例如:

三月蚕市:大慈寺前售卖蚕具、农具,吸引大量农民和商贩;

四月锦市:售卖蜀锦;

七月七宝市:以佛家七宝为名,交易器用、珠宝、蜀锦等物品,此市一直开到夜里。南宋祝穆编撰的《方舆胜览》有云:“每岁七月七日,蜀人登大慈寺前雪景楼观夜市。”

赵抃以前的川蜀太守,多喜游宴。赵抃到任后,即提出:“曩时宴会,皆牙校掌之。盖榷酤之利有余,人乐于为役。公币岁入,亡虑千万贯有奇。”(元费著《蜀锦谱》)公款就这样流入了私人的腰包。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载:“四月十九曰,浣花祐圣夫人诞曰也。太守出笮桥门,至梵安寺谒夫人祠,就宴于(大慈)寺之设厅。既宴,登舟观诸军骑射,倡乐导前,泝流至百花潭,观水嬉竞渡。官舫民船,乘流上下。或幕帟水滨,以事游赏,最为出郊之胜。清献公记云:‘往昔太守分遣使臣以酒均给游人,随所会之数以为斗升之节。’自公使限钱,兹例遂罢,以远民乐太平之盛,不可遽废,以孤其心。乃以随行公使钱酿酒畀之,然不逮昔曰矣。”

浣花祐圣夫人,姓任,成都人,后嫁给唐成都守将崔宁为妻,因为保卫成都有功,被封为“冀国夫人”。任氏出生在浣花溪畔,故称为“浣花夫人”,今成都尚存“浣花祠”。浣花祐圣夫人生日,太守须在大慈寺设厅设宴。此时太守还须派员将酒分送给游人,以示与民同乐。但此种做法弊端很多,赵抃到任后,此例遂废。这钱不能出自公款,应当由太守随行官员出。

旧例,太守当于初伏、中伏、末伏在大慈寺设厅设宴,为会避暑。赵抃到任后,为控制公款的使用,但为初伏会,中伏、末伏会一律取消。

然而,面对成都奢靡之风,赵抃也不是木头一块。

明刘宗周《人谱类记》载:“(赵抃)帅蜀时,见有妓戴杏花,偶戏曰:‘髻上杏花真有幸。’妓应声曰:‘枝头梅子岂无媒。’傍晩,公(指赵抃)使老兵呼妓。几二鼓,不至,复令人速之。公周行室中,忽高声叫曰:‘赵抃不得无礼!’旋令止之。老兵自幕后跃出,曰:‘某度相公不过一时便息,某实未尝往也’”

一次酒宴之中,赵抃见一歌妓头上插了一朵杏花,便脱口而出:“髻上杏花真有幸”,妓应声答道:“枝头梅子岂无媒”,意即告知赵抃,花已有主。一到傍晚,赵抃便急不可耐,令随伺老兵招那位歌妓。但一直到了半夜,老兵也没能把人带来。赵抃急了,又派人去催促老兵。他心急如火,在室中乱转。突然,他大声喊道:“赵抃不得无礼!”赶紧派人传令,收回成命。这时老兵即从幕后走了出来,告诉他,他知道赵抃不过是一时兴起,根本就没去!

由此可见,赵抃人品端方正直,信及厮役,没有深厚的修养是做不到的。

赵抃离开蜀地以后,蜀人非常思念他,就在成都仙游阁为他立像,与张咏、崔与之(后来的成都府知府,抗金有功)并称为“三贤”,每年按时祭祀。

 

话题:



0

推荐

黎云昆

黎云昆

355篇文章 1分钟前更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林业部科技司副司长。从事林业工作40余年,熟悉珍贵树种培育、森林经营、红木产业、生态产业、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以及中国古典家具的型制、结构及文化表达。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