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蜜蜂蜂巢保卫战与胡蜂

黎云昆

在湖北深山里,恰巧看到一场由胡蜂入侵而引起的一场蜂巢保卫战。

正当蜜蜂进进出出蜂巢时,突然,从远处飞来一只胡蜂。

胡蜂对蜜蜂而言,不啻为地道的强盗。

一遇企图闯入蜂巢偷吃蜂蜜的胡蜂,蜜蜂便会自动组织起来,紧紧地排在蜂巢入口处,一起煽动翅膀(图1),这是弱者向强者的呐喊,是抗议,是示威。

图1

这参与守卫蜂巢的蜜蜂振翅的频率大约一秒一次,一起振,一起停。蜂翅振动所发出的声响和煽起的气流,对胡蜂有很大的威胁。

胡蜂看到这个阵势,并没有退缩,而是连续发起了几次俯冲。但每一次都被蜜蜂的阵势吓退了回来。

胡蜂在蜂巢的入口处徘徊良久,见蜂群的守卫无懈可击,最终也只得选择离开。

据说胡蜂有时也会挡不住蜂蜜的诱惑,或是饥饿难耐,孤注一掷,依仗着比蜜蜂大几倍的身躯和锋利的牙齿,冲过蜜蜂设置的封锁线,钻进蜂巢。但胡蜂进入蜂巢后,会立刻遭遇到蜂群的殊死抵抗。蜜蜂会成群结队地围上去,往往一通撕咬下来,胡蜂便会败下阵来。这场蜂巢保卫战的代价也是十分巨大的,很多蜜蜂会在这场搏斗中英勇战死。

当然,也有例外,有的胡蜂会冲过层层防线,直取蜂蜜,然后踏着成群的蜜蜂尸体饱食而去。但是这只胡蜂付出的代价却是遍体鳞伤。而且,对于一些胡蜂而言,发动进攻蜂巢的战役,可能意味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死沙场的事也是常有的。

蜜蜂活得不容易,胡蜂也是!

胡蜂也称黄蜂、马蜂。胡蜂脾气暴躁,是极具攻击性的昆虫。胡蜂尾部毒针携带神经毒素和溶血毒素,可致人死亡。

胡蜂不像蜜蜂,蜜蜂只能蜇人一次。蜜蜂蜇人后,刺针的倒钩会使蜂针连同毒腺会留在人或动物的体内,因此不再具有蜇人的能力。而胡蜂螫针无倒钩,可以多次蜇人。

胡蜂既是令人生畏的“空中刺客”,因此在中西方文化中是令人畏惧的“杀手”,是“强盗”,是“灾难”。

清陆以湘《冷庐杂识》载:“胡蜂,皆极毒之物,用者多死,间有不死者幸耳。”

希腊神话中就有胡蜂的身影。

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后,人类学会了使用火。最高统治神宙斯大为光火,为了抵消火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好处,宙斯决定要让灾难也降临人间。于是命火与锻冶神赫菲斯托斯用黏土造了一个女人,名潘多拉,并让众神赋予她各种灾难。宙斯自己也给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满了祸害、灾难和瘟疫。尽管众神告诫潘多拉千万不要打开盒子,可潘多拉被好奇心驱使,还是打开了那只盒子。胡蜂便是从“潘多拉魔盒”中飞出来的。胡蜂象征着痛苦与报复。

其实胡蜂也有善良的一面。

明邓士龙《国朝典故》中《蓬轩类记二》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太仓张用良,吾妻兄也。素恶胡蜂螫人,见即扑杀之。尝见一飞虫罹于蛛网,蛛束缚之甚急。一蜂来螫蛛,蛛避去。蜂数含水湿虫,久之,得脱去。因识蜂义,自是不复杀蜂。此亲闻之用良者。古人谓蠢动含灵,观此益信。”一飞虫坠入蛛网,蜘蛛立即扑上去,但胡蜂赶来以刺蜇蜘蛛,蜘蛛只得躲开。这只胡蜂还含水喷湿黏住飞虫的蛛网,最终将飞虫解救出来。

胡蜂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胡蜂不会像蜜蜂一样采花粉酿蜜,但也采食花粉、吸食花蜜,用于补充自身能量,由此帮助了植物的传花授粉。

胡蜂主要摄取含糖物质,如花蜜、果汁、腐果等,偶尔捕食昆虫。但胡蜂捕食昆虫的目的主要是喂养需要高蛋白食物的幼虫。 

胡蜂常见的捕食对象包括:

a)鳞翅目幼虫,如菜青虫、棉铃虫、松毛虫等;

b)同翅目昆虫,如蚜虫、叶蝉、飞虱等;

c)双翅目昆虫,如苍蝇、蚊子的成虫及幼虫;

d)鞘翅目昆虫,如:植食性甲虫;

e)直翅目昆虫,如:蝗虫;

这些昆虫多为对植物有害的生物,胡蜂捕食这些害虫可以使农林业减少对人工合成的化学杀虫剂使用,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这些杀虫剂在自然界中是不能降解的。我们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使用的DDT,现在还残留在农田里。这个意义是很大的,现在我们一些粮食、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指标超标,与像胡蜂这样的害虫天敌得不到妥善的保护极有关系。

当然,胡蜂自己也是鸟类、蝙蝠等动物的食物。这也说明胡蜂在整个动物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胡蜂的幼虫、蛹还是美味佳肴(图2-4)。因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是理想的营养食物。

图2

图3

图4

蜂蛹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保健品,还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药用价值。

胡蜂的蜂巢对风湿骨痛、牙痛、风疹瘙痒、痈疽疮毒、瘰疬、藓疮等症有治疗作用。

胡蜂泡酒(图5)具有祛风除湿、止痛通络等功效,对风湿骨痛、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图5

胡蜂也有美容养颜的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引《普济方》载:“雀斑面:七月七日取露蜂子,于漆碗中水酒浸过,滤汁,调胡粉敷之。”

雀斑不是病,但影响美观,年轻人多有之。去雀斑的方法:七月七日取悬在树上得风露的蜂房(图6)中的胡蜂幼虫、蛹,在漆碗中以水酒浸过,滤去汁,调和用于傅面的粉,敷在脸上。

图6

胡蜂的巢是自然界中绝美的艺术品。

胡蜂巢的独特构造和社会组织方式,为人类在材料科学、建筑学、仿生工程乃至管理学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胡蜂的巢的构建材料,是用咀嚼植物纤维并混合唾液制成轻质防水的“蜂纸”。人类造纸工艺需要大量的水,但胡蜂造纸只需要他们的唾液。人类造纸需要施加胶黏剂,但胡蜂造纸,只需要他们唾液中的某种酶。

胡蜂巢用这种轻质高强的“蜂纸”建造,其结构采用六角形巢室,排列紧密,用最少的建筑材料获得最大的可利用空间,并获得最大的结构强度。巢内采用自然通风,调节温度、湿度,可以获得最好的舒适感。胡蜂还会将旧巢材料回收,用于新巢建设。这些做法对人类的建筑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胡蜂可以根据群体需求,在无中心化指挥的前提下,却能灵活协同转换筑巢、育幼、觅食、战斗等角色,充分体现群体协作的智慧。这或许可以为机器人集群或智能无人机编队提供算法模型。

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或许要回归到千万年演化的自然细节之中。

然而,现在,胡蜂的生存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人们为了获取整个蜂巢(蜂巢本身是工艺品、也是药材)而毁掉一个蜂群,为了获取幼虫、蜂蛹或蜂蜜(其实,胡蜂巢中无蜜,胡蜂不会酿蜜)而毁掉一个蜂巢。

为了防止胡蜂蜇人,人们往往毁掉蜂巢,杀灭胡蜂。其实胡蜂在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人,胡蜂蜇人多由他们的生境受人们侵扰所致。

无论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看,我们都应该保护胡蜂。

保护胡蜂,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话题:



0

推荐

黎云昆

黎云昆

356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林业部科技司副司长。从事林业工作40余年,熟悉珍贵树种培育、森林经营、红木产业、生态产业、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以及中国古典家具的型制、结构及文化表达。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