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游北京小汤山清朝温泉行宫遗址

黎云昆

清朝皇宫温泉遗址位于北京小汤山医院内。

从医院南门进入,过门诊楼,即可见两个巨大的用花岗岩条石砌成的温泉池(图1)。

图1

两池中间南端,立一石碑(图2),正面上书:“北京市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小汤山温泉遗址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二OO三年七月公布 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委员会二OO四年七月立”。碑背面文字:“小汤山温泉有二,一为沸泉,二为温泉,两泉相距很近。明朝中叶辟为皇家禁苑,清康熙年间,建温泉行宫,至乾隆和嘉庆时,已成为一座皇家御苑。现仅存遗址。北京市昌平区文物管理所监制”。

图2

由此可知,两池中一为沸泉(图3),一为温泉(图4)。沸泉当为高温泉。有文章披露,东面的池为沸泉,西池为温泉。

图3

图4

两池中间北端,也立一石碑(图5),上书“小汤山温泉”。背面书:“小汤山温泉,此处为主泉。明代曾在主泉口周围修筑汉白玉围栏,成为帝王宸游禁地。清康熙三年(1664年)春二月命工部修大汤泉。康熙五年(1666年)凿成大池(即今之二池)。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汤泉行宫建成,设八品总领率诸官兵守护。至乾隆再行扩建行宫,分前后宫并修浴室。帝后常来此沐浴。现后山巅留有乾隆御笔“九华分秀”,及南路浴池遗址。己巳年秋立。”

图5

此碑为己巳年立,当为1989年。故所立年代较南碑为早。

由此可知,此两泉为小汤山温泉主泉,康熙五年(1666年)凿成。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又建成汤泉行宫。并设八品总领率诸官兵守护。

据清高宗敕撰《清朝通典》载:“驻札汤山:把总一人,兵一百二十一名。”即有兵120多员驻守。

另据清佚名《国朝宫史》载:“汤山:首领一名,无品级,每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四名,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除设官兵驻守外,尚有四名太监,以便随时侍候帝后来此沐浴修养。

小汤山汤泉行宫可不是随随便便在温泉池周围简单地盖上几所房子凑成的。行宫内亭台楼阁、湖山道桥、后苑船坞,样样俱全(图6,图片来源:北京小汤山医院宣传栏)。行宫内也存有帝后喜爱的宝物,以便他们随时玩赏。

图6

同治四年(1865年),小汤山汤泉行宫一锡片(锡器)遗失,竟然惊动了皇帝本人。清宝鋆《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载皇帝御批:“(同治四年正月初三)谕内阁、巡视中城御史瑞亨等奏、拏获偷窃行宫锡片贼犯。请交部严讯一摺。贼犯张四即张喜儿、胆敢商同逸犯陈六等、偷窃昌平州汤山行宫内锡片。实属目无法纪。据供仅在外帮同镕化。与前昌平州获犯刘帼浩供词歧异。显系意图狡赖。避重就轻。更难保无另案偷盗情事。张四即张喜儿。着交刑部严行审讯。并着顺天府转饬昌平州。将在该州监候待质之刘帼浩一犯及全案卷宗。一并移送刑部归案质讯。在逃之陈六一犯。仍着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五城直隶总督一体严拏。务获讯办。”

汤山行宫内遗失的物品一定是国宝级的,才会引起皇帝的特别重视。

医院北面有一小山,石灰岩质,即前文所述后山(图7)。拾阶而上至山巅,即为乾隆御笔“九华分秀”景点(图8、9)。

图7


图8

图9

山下有一小池(图10),紧接温泉眼。池下又建一方池。温泉自泉眼流出,进入小池,稍稍冷却沉淀后,再经小孔流入方池(图11),以供帝王后妃们使用。池周围立有汉白玉栏杆(图12)。

图10

图11

图12

栏杆西南角外,立一石碑,上书:“清宫浴室遗址”(图13)。碑后面书:“清康熙年间,先后修大汤泉,建行宫,浴室。至乾隆再行扩建,分前后宫,后又开辟后苑。建亭,阁,设船坞,种荷花,修浴室,做帝王后妃沐浴和避暑之用。慈禧太后亦常来此憇息,在此池沐浴赏荷。己已年秋立。”此碑也是1989年立。

图13

据介绍,慈禧太后洗浴过的温泉水,被被导引进“金边莲花池”中。之所以叫金边莲花池,相传是因为池中的莲花盛开时花边上有一圈金线,十分富丽娇艳。“清宫浴室遗址”下方附近,有一池,疑即此池(图14)。

图14

慈禧太后到此洗浴一事,应当是在她执政的早期。事实上,在“庚子事变”发生以前,温泉行宫已经不堪使用了。

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内藤湖南,1899年8月末至11月末期间,曾去过小汤山温泉行宫,他曾写到:“汤山因温泉喷出而置行宫,如今颓圮已极,护栏与地板皆由大理石制成,壮伟华丽之温泉池,也早已掩埋在了草丛之间,数十间屋宇早已破败得面目全非。管理事务之官吏犹在,投之以一元,则数人可得入浴。”(内藤湖南《禹域鸿爪》)当时行宫已破烂不堪,但温泉尚在,官员也能借此挣点儿零花钱。

至于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以后,帝后出逃,汤山温泉行宫更是不堪入目了。日本摄影师山本讃七郎曾到过清朝皇宫温泉,拍过一幅照片(图15,图片取自山本讃七郎《北京名胜》1906年版),从图中可见,行宫已是一片杂草丛生、破败不堪。但行宫的建筑尚在。

图15

日本人儿岛鹭麿也在同一时期到过清朝皇宫温泉,留有一副照片(图16,图片取自儿岛鹭麿《北清大观》1909年版)。从图中可以看出,东池的汉白玉栏杆尚在,西池的汉白玉栏杆已经没有了。而且池旁的宫室已被破坏。

图16

清朝灭亡了,但温泉还在。

日本人樱井幸三等曾有两幅清朝皇宫温泉照片(图17、18,图片取自樱井幸三等取自《亚东印画辑》1924-1944年)。从图17可见,那时清朝皇宫温泉行宫的大门还在,但看似经过修葺。从图18可见,池中的温泉还是热气腾腾,而且原来的宫廷式的建筑已经换成了民国建筑池旁的杂草已经除掉,看似已经正常对外营业了。

图17

图18

进入民国,汤山温泉还接待了很多贵客。

当年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便在汤山设宴招待过梁启超。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载:“进步党首领梁启超非常关心帝制问题的动态。虽然袁对梁和进步党已经白眼相加,但是他们因为出路很少,所以只要袁不做皇帝,不论做独裁总统也好,做终身总统也好,仍然愿意继续为袁服务。梁在政治上是敏感的,知道全国人民都不允许袁做皇帝,如袁一意孤行,必然自取灭亡。有一件事使他惶恐不安,就是这年年初,他收到袁克定的一张请帖,请他到汤山参加春宴。他准时到达,一眼看见只有主人和杨度一位客人在座,就不免感到惊奇。袁克定满面春风地站起来说:“今天没有邀请外客,我们好随便谈天。”随着,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渐渐谈到政治问题。袁克定似有意又似无意地问道:“近来舆论都说共和制度不适合国情,卓如先生有何高见?”这一问问得突然,他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停了半晌,才期期艾艾地说:“我生平只研究政体而很少研究国体。”

梁启超自己也多次在汤山泡温泉。他曾在1924年4月2日致梁思顺书中提到:“汤山洗澡后,发现多点毛病,又多好一点,按摩又发现多点毛病,又好一点,所以不可间断,索性继续治好它。”(《梁启超家书》)

1928年,蒋介石二次北伐,直捣北京。接着,东北的张学良易帜,全国一片“青天白日满地红”。此时的蒋介石踌躇满志,在汤山温泉举行了各路诸侯会议。“蒋中正在祭告孙中山后,即留北平处理要公,于7月11日邀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及白崇禧、鹿钟麟、商震、吴敬恒、陈绍宽、朱培德、张群等会于汤山,讨论整理军事方案及军事意见书,以为各集团军一致遵行的准绳。”(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

冯玉祥也在他的文章中印证了此事。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载:“北伐成功第一次会议是在北平西北的汤山开的,这个地方水是热的,树木很多,有一道小河,还有很多座新式的大洋楼。有人说这些洋楼都是安福系的曹汝霖、王揖唐等从西原大借款里得的‘回扣’为他们自己盖的洋楼。”那时的汤山温泉已经建了很多新式的大洋楼。

但是,汤山温泉的建设完全没有统一规划。

吴虞公《民国趣闻》载“小汤山变做烟窟。小汤山亦算北京附廓一个名胜地方,可惜近来被几个官僚卖国奴你造一所洋房,他盖几间别墅。将这很新鲜的空气,弄得龌龊不堪。”

新中国成立以后,即于50年代,由中央军委总后勤部、中央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华北军区分别在小汤山建立了四所疗养院。1958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四所疗养院合并成为“北京市小汤山疗养院”(资料来源:北京小汤山医院宣传材料)。

在此期间,毛泽东主席曾来院视察,周恩来总理多次来探视知名人士。在此疗养的中央领导和著名人士有: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彭真、粟裕、张云逸、乌兰夫、肖克、肖华、张爱萍、廖承志、郭沫若、张鼎丞、刘晓、刘仁、马基平、梅葆玖、新凤霞、吴祖光,著名作家有老舍、王观澜等(资料来源:同上)。

现今“北京市小汤山疗养院”发展为“北京市小汤山医院”。

现清宫浴室遗址周围已经建成有湖、有山、有桥、有树的大花园(图19-25)。俨然一座现代公园。

图19

图25

湖畔有一汉白玉栏杆围子,里面陈列了现清宫浴室残存的石质构建(图26)。

图26

值得一提的是湖滨的一座石桥——怀碧桥(图27)。怀碧桥为清乾隆扩建行宫时所建,以汉白玉为雕栏。后来部分残塌,经修复又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图27

石桥旁立一石碑(图28),上书郭沫若一词。1959年7月1日,郭沫若来此,即兴赋“试和毛主席《念奴娇(小汤山)》”一词:“京畿左翼,小汤山,一脉温泉无色。广夏万间新立,引入玉池清澈。冬日疑春,朔风孕暖,溪内游龟鳖。华清何似?令人高下难说。 小停(伫)怀碧桥边,犹自封冰雪。遥指颓楼思往事,人道胜朝末截。那拉常游,浴宫已毁,独乐亡家国。请看今日,兵民共享温热。”

图28

 

话题:



0

推荐

黎云昆

黎云昆

357篇文章 13小时前更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林业部科技司副司长。从事林业工作40余年,熟悉珍贵树种培育、森林经营、红木产业、生态产业、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以及中国古典家具的型制、结构及文化表达。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