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一瞥——梅州学宫
黎云昆
梅州的学宫位老城区。
学宫也称孔庙,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一般州、府、县治所在地均建有之。梅州之称学宫,大约其作用主要是教授、学正及教育官员聚集生员讲学之所。
现学宫是2006年修缮的,当时修缮的原则是“修旧如旧”,不过乍看起来,还是新建的。
学宫前有一石牌楼,夹在两栋居民楼中间,显得十分拥挤(见图1、2)。牌楼上大树“学宫”二字,似从计算机上下载的文字,未落题款与年月。牌楼的背面,题字部位竟然空着,不知何意(见图1、2、3)。
进牌楼,迎面即为泮池,池上架一石桥(见图4)。泮池,即古所谓“泮宫之池”,是位於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北京的孔庙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即为天子之学,围以水池。 此地为诸侯之学,故不能环水,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池。相传古时士子中了秀才,到孔庙祭拜时,可在泮池中摘采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
过石桥,即是学宫正门,大成门。门前一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公化同流” (见图5)。此联系清世宗雍正书曲阜孔庙大成门联。大成门外柱为石质,内柱础为石质上立木柱,为防雨水溅蚀。门前立两鼓形石门墩,以托住门扇转轴座,同时烘托了大成门的高大庄伟(见图6)。门上镶嵌门钉各七个,与孔子的身份相符,孔子受封文宣王,属诸侯等级,天子门钉9个,诸侯7个。门前有高门坎,也显示了学宫的等级(见图7)。
进大成门,即是大成殿,供奉孔子之处。门上悬一匾,上书“生民未有”。门前一联:“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见图8)。此联也系雍正还为曲阜大成殿撰写。殿中立孔子里像一尊,做讲学状(见图9)。像上一挂双匾,上为“万世师表”,下为“斯文在茲”(见图10)。两侧柱悬一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见图11、12)。此联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登位第四年为北京孔庙撰写。两侧外柱又悬一联:“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见图13、14)此联也系乾隆为于山东曲阜孔府大成殿明间前内金柱书写。牖字本意为窗户,古字也通“诱”。《礼记·乐记》:“天之牖民。”看来,老百姓还是需要“诱”的。
学宫外东南角立一魁星楼(见图15)。我国向有魁星点斗之说。魁星原指北斗星,《史记》曰:“魁,斗第一星也”。魁也为第一的意思,“魁星点斗”是旧时对高中科举状元的美称。此楼系梅州海外侨领黎次珊先生夫妇于2009年捐资复建。魁星楼门悬一联:“魁开甲第,祥麟臻圃;星瑞士林,鸣凤栖梧。”上悬一匾:“斗杓悬顶” (见图16)。
魁星楼畔建有亭子一座,色白,风格与周围古建似不搭配,不知何用(见图17)。
梅州的学宫不大,却小巧玲珑,再配以高大古朴的秋枫,凸显古风犹存(见图18、19)。周围还种植了桂花,清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见图20、21)。
不过学宫被周围的高大的现代建筑包围了,这也显示了城市规划的不相协调。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