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杂谈(三)
黎云昆
厕所这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词汇,其实是很有档次的。厕字,古代同“侧”字,即旁边之意;所,指处所,如寓所,交易所,看守所,招待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等。因此,厕所一词并不含有任何不洁之意。
古代建筑,厕所多在屋子东角,故厕所也称东司、东净、东圊,简称东。因此旧时有“登东”、“登了个东”等语表示如厕之意。不过,也有人著文,古代厕所并不都建在屋子的东面。所称东司等,系人们避讳如厕所致,如今人以卫生间代厕所同。
《汉书》载,郅都……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击之,都不往。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上林苑为皇家园林,所建厕所连门都没有,以致皇妃如厕,野猪也可以混进去。郅都为中郎将,汉文帝意在使之进厕救贾姬,但郅都又怕将来说不清楚,没敢英雄救美人。由此观之,当时的厕所,即便是皇家园林,其建设也是十分简陋的。
不过,厕所建设也有十分豪华的。
《世说新语》载:“(西晋)刘寔诣石崇,如厕,见有绛纱帐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寔遽反走,即谓崇曰:‘向误入卿内室。’崇曰:‘是厕耳。’”又载:“石崇厕,常有十馀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沉香,无不毕备。又与新衣,客多羞不能如厕。”还载:“(西晋)王敦初尚主(舞阳公主),如厕,见漆箱盛乾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敦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之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然而,古代即便是官宦人家的大人老爷,欲行方便,也只能在自家卧室的角落里,放上一只便桶。东阳卢宅的老太爷卧室的便桶便是实例(见图1)。
南方在家中卧室放置恭桶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江宁一地至今有将恭桶放在外面晾晒的习惯,有的恭桶还置于一箱式座椅中,方便时如坐带扶手的椅子,十分舒适,比现代抽水马桶更宜于方便(见图2)。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传统,今上海文庙附近仍可见早晨将马桶拿到大街上洗刷的妇女(见图3)。旧时的阔人家,也在拔步床中安放恭桶(见图4)。
过去北方的厕所一般不设在屋内,而是在居室附近设一简陋的方便之处。因为很多地方是用芦苇或茅草围成的,所以至今一些地方将厕所称为“茅房”,也有的地方将厕所称为“毛楼”。
满洲里一饭店将厕所名为“解放区”,男厕为“男毛楼”,女厕为“女毛楼”(见图5至6)
当然,一些农村也有的厕所几乎完全不具备遮挡隐私的条件(见图7)。好在农村多是乡里乡亲的,没有出过什么大不了的事。
过去,北方的厕所建在屋外,且一般是不加盖的,不知下雨天方便时是否还要撑把伞,也不知在寒冬腊月,西北风如刀似剪时,方便时那份罪如何受得了。北京鲁迅故居的厕所便是这样(见图8),不过现在已经将厕坑封死,以免有人误入。
现在,一些农村依然还建有老式的厕所,不过建筑材料多以换成砖的(见图9),如在山区,则为石块砌成(见图10)。
时下一些厕所已经修建的非常有档次,名称也改成卫生间了,如云南石林景区的厕所(见图11至14)。
海口五公祠的厕所与周围的古建毫无二致(见图15),应为厕所建设的一个典范。
厕所的名称也越来越雅致。一高速公路的厕所,取名为“解忧所”,男厕为男解忧所,女厕为女解忧所。
广西柳州大龙潭公园的厕所取名为“轻松山房”(见图16),门前还书一联“男女有别,来此寻方便,需看清去向;大小均可,入内得轻松,请注意卫生。”
梅州一饭店,将卫生间名为“高楼”,男厕画一花脸,女厕画一花旦(见图17至19),也颇具特色。
现在的厕所大都标有英文,如:WC,Washroom,Latrine,Toilet,Lavatory,Restroom,Bathroom。男女厕分别有标Men'sroom,Women'sroom;MEN,WOMEN;Gent's,Ladies'等等。
不过,厕所的英语标注也有闹笑话的。黔西南一旅游景区的男厕竟然标注为“Male sex”(见图20),不知外国人看了会引起何种联想。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