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游明代土木之变役遗址

黎云昆

 

从北京沿京藏高速(原八达岭高速)北行,出居庸关,过怀来后,从沙城东口出,向右转约500米,即可见到路边有一牌坊,上书“明代土木之变遗址”(见图一、二),这就是土木之变遗址了。

牌坊为钢筋混凝土制成,再用油漆绘成五彩斑斓的传统牌坊。由于油漆与混凝土很难牢固结合,一些油漆已经剥落。

穿过牌坊,是一块空地,靠近牌坊的空地上种了一行侧柏,作为绿篱。绿篱以外,则有堆放的砖,和随意倾倒的垃圾(见图三、四)。

不远处,有一小山,山顶修建一亭。山上零星种了一些树,并修一阶梯道路直通小亭(见图五、六)。

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而衰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举兵进犯明境。明英宗不顾群臣的反对,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帅20万大军(号称50万),御驾亲征。

明英宗朱祁镇9岁即位,即位以后一直离不开从小把他带大的太监王振。王振不是个等闲之辈,他原本也是个读书人,曾做过教官,后来见读书中举做官之事并不容易,便自阉入宫,做了太监。

王振知道,要想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莫过于鼓动皇帝打仗,毕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以战功卓著闻名于世。所以在明英宗即位的当年,王振便擅自在朝阳门外筑一将台,请皇帝阅兵。试想,一个9岁的孩子知道什么?无非加重了他的好大喜功的心理罢了。

这一次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举兵进犯境给王振带来了绝好的机会。王振让英宗相信,蒙古的骑兵并不可怕,明太祖不是把他们打跑了吗?且英宗的老爸宣宗曾数次御驾亲征,讨伐蒙古,每一次都是凯旋而归。英宗若能如此,蒙古骑兵必会望风而逃。

但是,朝廷里的大臣们头脑清醒的大有人在,他们并不赞同这个主意。当时的吏部尚书王直领衔群臣上奏:“天子乃宗庙社稷之主,万邦之主,不可孤身犯险。”

这一年明英宗23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他不相信大臣的,他相信王振的。于是,英宗命其弟朱祁钰监国,亲帅大军出发。

明朝去讨伐蒙古的部队中,文武大臣就有100余人,据一些史料说,还带上了宫女。这支队伍根本就不像是去打仗的,更好像是去游山玩水的。

这次出征,所有军政事物一律由王振决断。王振根本就没想和蒙古打仗,他也不会打仗。他认为,皇帝御驾亲征,且带了号称50万的军队,蒙古骑兵一定会望风而逃。

不过,王振想错了。

蒙古骑兵不仅没有逃跑,而且仅以数万人的兵力,便将20几万的明军彻底击败,最后将英宗围困在土木堡这个地方。

在最后的关头,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一锤将王振的脑袋杂碎,便以身赴死。

英宗见无处可逃,索性席地而坐,束手待擒。

就这样,一个好端端的大明皇帝,变成了蒙古军队的俘虏。

不过英宗在被俘时表现了一个元首应有的尊严,不像萨达姆和卡扎菲那么下贱。应该说,蒙古人也没有难为他,这也是他们的难能可贵之处。

明英宗是明朝北京政权的第四个皇帝,至英宗时,蒙古每年仍需向明朝进贡。自土木之变以后,大明朝开始走下坡路了,蒙古也就不再称臣纳贡。

土木之变的起因,是太监乱政。

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止太监乱政,曾立禁内臣(即太监)干预朝政之铁碑。因此,英宗以前,没有发生过太监干政的事。

英宗开了太监干政的先例,而且致死不悟。英宗土木之变后,丢掉了皇位,但时隔七年,又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获得了皇位。《明纪事本末》载:“英宗复辟,悔杀王振,乃刻沉香木为振形葬之。祀智化寺焉。”不知今日智化寺中,还有此像否。

英宗以后,没有一个皇帝看到了太监乱政的危险,而且,太监乱政的事愈演愈烈,到了魏忠贤的时候,已经把个大明朝搞了个天翻地覆。最后明朝也就亡在了太监乱政上。

土木之变的遗址位于怀来县土木镇土木村,遗址的建设似乎过于粗糙,管理也没有跟上,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

不过,土木之变的遗址还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游明代土木之变役遗址

图一

游明代土木之变役遗址

图二

游明代土木之变役遗址

图三

游明代土木之变役遗址

图四

游明代土木之变役遗址

图五

游明代土木之变役遗址

图六


话题:



0

推荐

黎云昆

黎云昆

31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前副司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熟悉的业务:营造林,珍贵用材培育,森林经营,林产工业企业管理,生态经济、生态产业。中国古典家具的型制、结构(榫卯结构)、文化表达。到过除台湾以外的各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以及世界上36个国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