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人而言,日本最恐怖,也是最神秘的地方,恐怕就是靖国神社了。
靖国神社位于皇宫西北一个叫九段的地方。
靖国神社是1869年根据明治天皇的圣旨建立的,初建时称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为现名。
靖国神社是为为国捐躯者建立的。现在这里供奉着戊辰战争(明治天皇废除德川幕府的战争)、西南战争(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反政府叛乱的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二次大战中为日本国捐躯的战死者的名册。名册中共有246万6千人之多,包括普通士兵、战地护士、参加救护的女学生、军工厂工人、日本公民,其中也有台湾人,当然,还包括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14名甲级战犯。
靖国神社沿东西方向建立,大门朝东。大门为一日式牌坊,日本人称“第一鸟居”,据称,此为日本最高大的鸟居,铁制,高为25米(图1)。
第一鸟居左侧为靖国神社碑,靖国神社四字为汉字正楷,阴文。正前方左右各设一灯座(图3)及石狮子(图4).
第一鸟居右后侧为日本国旗。
进第一鸟居,迎面是一石座青铜雕像,即大村益次郎(1825-1869)雕像,此像为日本第一座西式铜像(图5)。大村益次郎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日本近代陆军的创建者,后为反对派所刺杀身亡。其死后被日本军国主义封为“战神”。此人也为创建靖国神社不遗余力。
雕像下为一圆柱形青铜座,表面镌刻为大村益次郎撰写的铭文(图6、图7)。碑文为内大臣从一位大勋位公爵三条实美撰写。三条实美(1837-1891)是日本明治初期重臣,生于京都公卿贵族家庭,曾兼任临时内阁总理大臣。三条实美汉文功夫不浅,字写得也很漂亮。碑文如下:
“呜呼!此故兵部大辅赠从三位大村君之像也。方颡圆颐,眉轩目张,凛乎如生,使人想其风采。君讳永敏,称益次郎,长门藩士。性沈毅有大志,夙讲太西兵法,擢为兵学教授。寻参藩政,厘革兵制。庆应二年之役,守藩北境,连战皆捷。戊辰中兴,征为军防事务局判事。时幕府残党据东叡山方命,君献策讨歼之。寻征鸟羽、平函馆,君皆参其帷幄,以功赐禄千五百石,升任兵部大辅,大定陆海军制之基础。明治二年在京师,为凶人所囗薨,年四十七。
天皇震悼,赠位赐赙,后又授爵荣子孙。顷者故旧相谋,造立铜像,以其表伟勲。余知君尤深,记其概略,若夫平生事业,具载其乡圆山墓碑。呜呼!像之与碑,君之功名可共不朽!
明治廿一年(1889年)六月。
内大臣从一位大勲位公爵 三条实美撰并书”
大村益次郎铜像正南,亦为一鸟居,材质为石料。此为靖国神社南出口(图8)。
第一鸟居至大村益次郎雕像一线北侧靠东为1934年建立的常陆丸殉难纪念碑(图9)。日俄战争期间,俄罗斯海参崴分舰队在对马海峡附近,击沉了日本常陆丸等两艘运输舰,造成一个禁卫团的官兵葬身海底。当担任警备任务的日本第二舰队赶到事发地时,俄罗斯舰队早已无影无踪。为此,日本举国哗然,愤怒的民众还将第二舰队司令上村彦之丞中将的住宅捣毁。此碑即为纪念此役死难的官兵。
常陆丸殉难纪念碑西侧为慰灵之泉(图10),泉水静静地流过三级台阶,进入水池,大约有安慰逝者灵魂的意思。整个建筑为现代派建筑。
沿大村益次郎铜像向南为第二鸟居(图11),建于1887年,材质为青铜,是日本最大的青铜制牌坊。
由第二鸟居至第一鸟居的中心大道两侧挂满了黄色的灯笼(图12、13、14),气势颇为壮观。灯笼上大书人名或公司名,估计为捐助者。
过第二鸟居,即为神门(图15),此为靖国神社大门,建于1934年。神门为木制结构,凸显古朴厚重,庄严肃穆。
神门上每天要悬挂出幌子,图16即为未挂幌子的图片,图17为悬挂幌子的图片。此风有点像我国东北地区的饭店,也悬挂幌子,每天闭店时摘下,第二天清晨开始营业时挂出,不知两者有无渊源。
神门的两扇门各镶一金菊花(图18、19),直径有1.5米。金菊花为天皇的家徽,在日本随处可见。
进神门,即为中门鸟居(图20),为木质材料(扁柏木)。
靖国神社共四个鸟居,一铁、一铜、一石、一木,不知是否有其他含义。
进中门鸟居,即为拜殿(图21、22),此为靖国神社的中心建筑。一般香客均在此参拜。
拜殿的北侧为参集殿(图23、24),殿内设有传达室和休息室,供升殿参拜的个人及团体使用。
拜殿大门的正对面,是能乐堂(图25),是一个大戏台,台上悬挂着五彩缤纷的幌子。这个戏台是用来表演能乐和日本舞蹈的,日本人也相信,死去的魂灵也需要音乐和舞蹈来慰藉。不过这大约和我国五台山上五爷庙前的戏台上唱晋剧一样,说是演给神佛的,实际还是给活人看的。
拜殿的北侧是游旧馆(图26),为现代建筑,是展示逝者遗物的地方。
游就馆前左侧有一日本二战中的特攻队员铜像(图27)。小伙子满脸稚气,眼望长空,决心以死去报效天皇。二战接近尾声时,日本空军组建了神风特攻队,队员多是一些热血青年,他们驾驶着满载弹药的飞机,义无反顾地冲向美舰,以图与美舰同归于尽。日本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攻击着实让美国人头疼,这大约也是美国人最终下定决心,在对日作战中使用原子弹的原因,也是战后一段时间美国将日本视为亚洲头号敌人的原因。
游就馆右侧,为一战时母亲拉扯着三个孩子的铜像(图28)。此铜像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三个孩子的故事。不知日本人看了这幅作品会否也有战争残酷,不愿再战的感觉。
游就馆正面右前方,有一马(图29)、一鸽(图30)、一犬(图31)铜像。这是为纪念在战争中死去的军马、通讯军鸽和军犬。据介绍,二战中日本在战争中死掉的军马就达70多万。
靖国神社内古木参天,多以樱花为主(图32、33),约有600多株,主要为染井吉野和山樱。日本气象厅每年都是根据靖国神社内的染井吉野樱花树来预报东京樱花树的开花时期。
林中隙地,有一牌子立在一棵大树干旁,牌子上大书“靖国神社青空骨董市”(图34)。不知是否此处也可以出售骨董(古董)。靖国神社明文规定,园内不得进行买卖,也许骨董除外,也许此骨董仅限于战争遗留物品,存疑。
靖国神社中可见三五成群的小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图35、36)。这些孩子们一个个天真烂漫,他们也许不知道,中日之间曾经发生过一场血腥的战争。这场战争使得成千上万的家庭破碎、大人战死、孩子饿死。
他们知道了,也许会诅咒战争。
中日之间,一衣带水,应为友好邻邦。
愿中日永不再战!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0
推荐